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遇到各种问题,但是只要始终向前看,就没有越不过去的坎。在红军长征期间,多少人为了美好的未来,无惧牺牲,甘愿作一块铺路石,这种精神非常令人敬佩。
红军的生活条件艰苦,许多人为了照顾伤员和老同志,承受着数不清的困难和痛苦。而一些老同志也丝毫不比年轻人逊色,他们作风顽强,才华出众,更体现了高风亮节。下面分享谢觉哉的两首佳作,苦中作乐,豪情满怀,值得后世学习和赞赏。
喜雪
作者:谢觉哉
绝似江南雪,初临塞北春。
飘来湿帘幕,望去泻琼银。
余燠昨宵火,沾花处士巾。
天公为涤秽,村市少游人。
谢觉哉,字焕南,别号觉哉,“延安五老”之一,也是著名的教育家。新中国成立后,曾任内务部部长等职务。谢老一生大公无私,更是孜孜不倦地为老百姓谋福利
这首诗创作于红军长征时期,时逢初春,但天气却极其寒冷。红军队伍到达了陕甘宁边区的边境吴起镇。可是由于屋小人多,作者当晚只好和大家挤在一起,却感觉睡得很好。
首联就表现出革命者的豪迈气概,诗人赞美这纷纷扬扬的白雪,就像来自江南的精灵,初次在早春时节来到塞北。诗人不顾寒冷的冰雪,不怕刺骨的北风,却在露天里吟诗,可见其阔大的胸襟和高雅的情怀。
接下来具体描写雪景,雪花飘飘洒洒,打湿了茅草屋的帘幕。诗人放眼望去,眼前的景物就像冰雕玉砌。“泻琼银”,比喻形象,传达出诗人浪漫的想象力。如此艰难的条件下,诗人却苦中作乐,实在令人称赞。
由于羁旅疲惫,诗人夜里睡得很香。第二天一大早醒来,炭火早已熄灭,但是依然还有余燠( yù ,温暖的意思)。谢老来到户外,大雪依然下个不停,戴的头巾立刻就沾满了雪花。处士,古代不做官的士人,这里是作者自称。巾,头巾,指便帽或包帽巾。
睡得踏实,诗人心情也很好,结尾两句赞美天公赏赐了一场瑞雪,涤秽净尘,来年一定能够有一个好收成。而“村市少游人”,更传达出天气的严寒,以及吴起镇百姓们安居悠闲的生活。全文围绕一个“喜”字,展开,细腻生动,令人赞赏不已。
宿吴起镇荞麦地
露天麦地覆棉裳,铁杖为桩系马缰。
稳睡恰如春夜暖,天明始觉满身霜。
这首诗是作者回忆长征往事时创作的,当时诗人随着部队一路跋涉,虽然已过知天命之年,他却从不要求别人照顾,反而还尽可能地帮助其他受伤的战士。队伍经过千辛万苦,终于找到一处可以暂时歇脚的地方,可是又没有太多的住房。
当时就连领导人办公地点都是临时搭建的,窑洞窗户也没有遮挡物,战士们用高粱杆扎成草帘,用于遮风挡雨。诗人也主动将分配给自己的房间让给重伤员,却来到麦地,天当被子地当床。
首句就刻画出住宿条件的艰苦,“露天麦地覆棉裳”。虽然身上盖着棉裳,地面铺上干草,但是毕竟是在露天,加上诗人岁数大了,必然睡不踏实。
诗人将战马系在“铁杖”上,然后就仰望着星空,忍受着寒风,准备睡觉。行军打仗,常年只穿一件衣服,而且红军条件艰苦,根本就没有厚实的棉衣。所以读者可以想象,诗人半夜里一定冻得缩成一团。
可是诗人却豪迈地说,“稳睡恰如春夜暖”。他安慰自己,既来之则安之,只要内心坦然,胸襟淡泊,就不怕任何艰难困苦。所以如此严酷的生活条件,诗人却说自己好像感受到了春天的暖意。
尾句沿用了清代郑板桥《行路难》诗的原句,“天明始觉满身霜”。天色渐明,作者才发觉自己满身是霜,可见诗人的满腔豪情,战胜了艰难困苦,更彰显出诗人大无畏的精神、以及乐观向上的高洁品质。
正是因为这些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苦付出,才换来如今的幸福生活。所以大家都应该饮水思源,并努力为社会尽一份微薄之力。
相关文章:
“成年人该发的朋友圈01-10
人生路上,要学会善待他人,也要懂得善待自己,施及别人,惠泽自身01-10
奋斗在当下,少一点矫情,多一点努力,想过的那种生活,得自己去挣01-10
每日摘抄|写作金句人民日报谈读书01-10
又好气又好笑的文案。01-10
人这一辈子, 低调做人,稳重做事; 和人相处懂让步, 与人往来要谦虚01-09
做个内心阳光的人,坚强、向上,内心的强大,永远胜过外表的浮华01-09
晨有清远,暮有余闲;心有清欢,岁月安暖01-09